提起“绿色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是绿植环绕、屋顶的森森绿意,是建材使用木材先于砖瓦,还是人工智能、自动感应节能的新兴科技?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好像悄然间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这厢也许刚在新闻里听到城市政府“大力扶持绿色建筑、促进低碳健康发展”,那厢可能就路遇某个写字楼大堂里醒目的“LEED”认证标识。
1. 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现代建筑的范畴内,最初对于所谓“绿色建筑”的探索旨在提升建筑效率、增加建筑舒适度。
自上世纪30年代起,钢架、空调、反光玻璃等诸多新兴技术的兴起使得建筑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且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舒适度的追求。
1932年建成的洛克菲勒中心便安装了活动窗,并建成了空中花园,以提供优质的建筑用户体验。这也可以视为绿建的萌芽。
真正推动“绿色建筑”概念发展的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其时石油价格飙升,人们猛然意识到节能建筑所能创造的巨大经济价值,而经济价值总会是各种进步的最强推动力。
另外一个推动力就是“气候变化”,1993的《芝加哥宣言》,强调了建筑领域对环境与社会应有的关注。节能减排、水文处理、绿色材料,这些如今“绿色建筑”的核心多是为实现这环境价值而设的。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概念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慢慢形成的,最大的助力是经济和环保
2. 绿建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中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