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了8.40万亿元的规模。从营收年增长率来看,营收增速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21年营收增长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有所回升,达到了15.89%。从净利润来看,2021年全行业净利润达到了2,477.5亿元,净利润约与上年相比减少约1.4%。从各下属细分行业来看,根据住建部对行业内企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营业收入均稳步增长。从2021年各下属细分行业的收入构成来看,工程总承包收入金额为40,041.6亿元,占比为83.67%;工程设计收入金额为5,745.3亿元,占比为12.01%;工程勘察收入为1,103亿元,占比为2.30%;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收入为964.8亿元,占比为2.02%。
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各细分市场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住建部、普华有策
1、行业竞争格局
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总体为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09月发布《2021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共有26,748个,其中工程勘察企业2,873个,占企业总数10.7%;工程设计企业23,875个,占企业总数89.3%。本行业企业家数较多,行业集中度相对分散。
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2022年度《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25强》(依据设计企业在本土以外的海外工程业务总收入排名)企业名单进行分析,2022年榜单的225强企业分属37个国家,上榜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79家、中国24家、意大利11家、韩国11家和日本10家。据此可以看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公司相对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从国内的行业竞争的区域性情况看,工程设计与咨询以及工程总承包等业务与发展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相关。地方政府对当地大型建设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存在差异,造成相关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分割。
2、行业概况及趋势
(1)工程总承包模式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自2014年开始,我国相关部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力度,相关政策对总承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说明,提出调整完善现行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落实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责任,加强总承包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等,工程总承包模式迅猛发展。
2014年7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工程总承包推行力度,倡导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有实力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2016年5月,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此后全国各地密集发文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指出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发展组织方式比较落后,提出采用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培育全过程咨询。
2017年4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发展行业的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企业。
2017年12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征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进一步为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2017年5月,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对总承包相关的承发包管理、合同和结算、参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针对总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2019年12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设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项目经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加强设计、采购与施工的协调,完善和优化设计,改进施工方案,实现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有效管理控制。
2020年5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在“2011版合同”基础上,对精准化项目定义、公平分配发承包双方的风险、强化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丰富。
2020年8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引导骨干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的主体责任,保障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2020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住建部一系列文件精神,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吉林、陕西等地启动了工程总承包试点,相继发布工程总承包的相关政策,重点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
(2)工程技术服务行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加紧密
工程技术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软件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工程技术服务过程以及技术服务企业的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从而提高工程技术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工程咨询行业也呈现出与信息化结合更加紧密的发展趋势。在工程造价咨询及建筑设计领域,通过BIM技术实现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施工设计、运维管理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造、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工程建设项目从粗放式、低技术含量向精细化、现代化方向改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工程技术服务业的融合,未来工程技术服务将迎来产业升级。
(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
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承办企业的总包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而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上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
(4)全过程工程技术服务将成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全过程工程技术服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采购和施工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技术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工程技术服务单位从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开展跨阶段技术服务组合或同一阶段内不同类型技术服务组合。全过程工程技术服务具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序协同的显著作用,能够全面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有利于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全过程工程技术服务作为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其业主认可度不断提高,其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工程建设的智力服务者和先行规划者,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3、行业壁垒
(1)行业资质壁垒
工程建设产品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国家对该行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国务院专门对建设工程质量颁布行政法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大量标准规范、规章约束工程建设产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依据国家主管部门的规章,进入该行业需要经过申请,需要拥有一定规模的注册资金、有相应行业的工程业绩、有符合数量要求且具有相应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经营管理体系和必要的技术装备,企业资质的获得要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授予。
(2)经验壁垒
从业主方面而言,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额较高、对业主未来业务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业主对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咨询、监理和总承包的企业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关注其专业技术能力、经验、声誉、品牌等,而上述条件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
(3)人才壁垒
工程咨询、设计和管理,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对技术骨干队伍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涉猎到不同的技术行业,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突出。因此,大型骨干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都是有较长发展历史积累和强大技术实力,有良好的技术管理基础和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专业团队。而这些条件更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